若按10年来分摊,则每年财政要多拿出1500亿,这就只有靠负债了。
功能分配理论现在还很有市场,说明现在许多人身受充满马克思所说的辩护士的坏心恶意的新古典微观经济学之害,不知道这是一个错误的东西。现在我国基尼系数和美国一样高,这样不好。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理论界开展了一次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大讨论,帮助大家弄清楚了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现在我国实行的是九年义务制教育,建议把义务教育制度覆盖到高中。在这种情况下,GDP中企业收入占比较高、劳动报酬占比较低是必然的。在提高劳动者素质方面,国家大有可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要坚定不移的鼓励私营经济发展,承认私营经济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要保护它的合法利益,同时我们也应当鼓励劳动者联合起来走公有制道路。
对此,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也有清醒的认识,例如凯恩斯。为什么现在国家在农村推行医疗保障体系非常得民心呢?就是这个原因。有多少权威在1913年初撰文时预言一战即将爆发?更别提预言两场几乎毁灭欧洲文明的全球战争了。
目前已经有许多迹象表明,它们已经厌倦了持有收益很低、甚至实际利率为负的美元和其他西方货币。在上世纪的大部分时期,发展文献论述的全都是如何为当时所称的第三世界增加资本流入以及(或者)西方援助。许多评论员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倒流是不自然的(他们其实是说这不道德)。正如纪廉和翁蒂韦罗斯所言,在21世纪的大部分时期,印度很有可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总产值可能全球最高,但美国将依然是人均产值和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
就目前而言,它们一定会受到欢迎,但随着它们投资规模的增长,情况又会如何?几乎必然会出现紧张关系。与其说斯彭格勒是错误的,还不如说他不成熟。
中国人均GDP水平仍然只有西欧的三分之一和美国的四分之一。这里显然有一些特殊因素的影响,比如中国经济的政府管理和石油生产国的巨额盈余。实际上,真正需要解释的不是西方相对地位为何不可避免地下降,而是其为何会暂时占据优势地位。在更早的1000年左右,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基本一样,而且都很低,但估计表明,中国稍稍领先。
与许多衰落主义者一样,斯彭格勒未能看到的是,西方相对地位下降的同时,其生活水平仍可以很高,甚至不断上升。向早期常态的回归已经开始。它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这一指标可近似地衡量生活水平)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倍。主要受害者不太可能是普通民众,而是当前的治理和商业阶层。
全球人口接近70亿,而美国和西欧加起来仅有7.7亿人口。但随着西方日益占据主导地位,此类态度不可能持续下去。
有关西方国家政府实际权力日益下降的论述已有很多。由于它们对本国经济份额日益下降负有责任,还会有更多这类论述。
只有傻子才会对未来言之凿凿。历史学家为西方国家暂时性的迅猛崛起提供了无数的解释:更注重个人及其现世活动的宗教信仰。除了众所周知的金砖国家(Brics,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以外,我们现在还有薄荷糖国家(Mints,墨西哥、印尼、尼日利亚和土耳其)。中国地位的显著上升基本上与人口规模有关。中国的GDP或许会、也或许不会达到全球第一,但也只不过是在这个多极世界的GDP总额中占据较大份额罢了。或许我们有必要从德国作家奥斯瓦尔德?斯彭格勒(Oswald Spengler)说起
更有利于科学思考的知识氛围。在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刚刚完成航海发现的1500年,中国和印度的GDP据估计均高于西欧,而人均GDP只是略低于西欧。
捍卫财富获取的财产权。中国的GDP或许会、也或许不会达到全球第一,但也只不过是在这个多极世界的GDP总额中占据较大份额罢了。
但随着西方日益占据主导地位,此类态度不可能持续下去。有多少权威在1913年初撰文时预言一战即将爆发?更别提预言两场几乎毁灭欧洲文明的全球战争了。
有关西方国家政府实际权力日益下降的论述已有很多。目前已经有许多迹象表明,它们已经厌倦了持有收益很低、甚至实际利率为负的美元和其他西方货币。其他国家将对西方的创举亦步亦趋,并最终开始自己的创举。中国要赶上美国需要很长时间。
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目前占到全球产出总额的一半左右,这在现代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人们所能做的只是从初露端倪的迹象中判断趋势指引。
正如纪廉和翁蒂韦罗斯所言,在21世纪的大部分时期,印度很有可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总产值可能全球最高,但美国将依然是人均产值和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全球还有其他许多不断壮大的经济实力中心。
向早期常态的回归已经开始。只有傻子才会对未来言之凿凿。
中国人均GDP水平仍然只有西欧的三分之一和美国的四分之一。与其说斯彭格勒是错误的,还不如说他不成熟。除了众所周知的金砖国家(Brics,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以外,我们现在还有薄荷糖国家(Mints,墨西哥、印尼、尼日利亚和土耳其)。在上世纪的大部分时期,发展文献论述的全都是如何为当时所称的第三世界增加资本流入以及(或者)西方援助。
有趣的问题是,新兴国家将如何处理它们日益累积的盈余。斯彭格勒在1918年到1923年期间发表了一部杞人忧天的著作《西方的没落》(Decline of the West)。
中国地位的显著上升基本上与人口规模有关。在18世纪末,英王乔治三世(George III)向中国派出了贸易使节,结果却遭到中国皇帝的拒绝——这位皇帝宣称,中国拥有一切所需的东西,不需要西方的小玩意。
下一阶段它们将不仅在非洲等地区进行证券投资和直接投资,而且还要在美国和欧洲投资。主要受害者不太可能是普通民众,而是当前的治理和商业阶层。